Reasonable Faith:Chap3 The Existence of God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Ontological Argument

1、安瑟伦提出的本体论:不借助其他条件,直接从上帝本身这一概念入手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最初由安瑟伦提出。安瑟伦的论据有两个,一是认为“存在于现实中的(exist in reality)比仅仅存在于理智中的(exist in the understanding)更伟大”;二是认为“一样事物如果其不存在性(non-existence)无法被感知,那么它就比不存在性可以被感知的事物更伟大”。对于第一点,如果上帝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那么就存在有比上帝更伟大的事物(其不仅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同时还存在于现实中);对于第二点,因为上帝是最伟大的并可被感知的存在(the greatest conceivable being),所以上帝的不存在肯定是无法被感知的。

Cosmological Argument

1、该观点认为,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某种预先存在的事物产生的,而这样的事物被称为“宇宙第一因”(First Cause)或“充分理由”(Sufficient Reason)。cosmological argument 中又包含了三类观点

a)卡拉姆宇宙论(kalam cosmological argument):以盖扎勒(Al-Ghazal)的观点为例,他认为凡事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原因,而宇宙存在起始时间,所以宇宙有其存在的原因。对于“凡事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原因”,他认为每样事物开始出现并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必须有一个因素决定事物在某个时间点出现而不是在另一个时间出现;对于“宇宙存在起始时间”,他认为如果宇宙是永恒的,那么“the series of past events comes to an end in the present”这几句话就没意义,因为“infinite cannot come to an end”,另外行星绕轨道运行的次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也没有了意义,因为“it is absurd to say the infinite is odd or even”

b)Thomas Aquinas:借鉴了宇宙第一因的观点,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路论证法(Five Ways of proving that God exists)

  • 第一推动力(Unmoved Mover):一个物体要运动必须要有某种力量推动它,物体是不会自己运动的,除非有什么力量去推动之。我们必然会找到这样一个推动,它是一个推动着,自己却不为任何别的力量或物体所推动
  • 因果律(causation):宇宙中任何物质所以存在必有某种原因,追溯上去必然会找到所有事物存在的最初原因(First Cause of the existence),这个最初的原因就是上帝
  • 自身必然性(Absolutely Necessary Being):世间虽然存在着万物,但这样的存在并非必然,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contingent beings)。如果给定足够的时间,可能出现万物同时不存在(没有任何事物存在)的情况。但无不能生有,存在不能产生于不存在,以阿奎那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什么都不存在,某事物开始存在,这是不可能的。”而可有可无的万物已经存在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因此必定有一物,不是“可能”存在,而是“必然”存在。其存在的必然性是自身具有,并使其他事物获得存在性,这即是上帝

c)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莱布尼茨论证的是一种“Sufficient Reason for the universe”,他提出一个问题就是“Why is there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这个问题的答案无法在宇宙之内找到,而只能在宇宙外找到(a being whose sufficient reason is self-contained),而这一所有事物的 Sufficient Reason 就是上帝(Self-Explanatory Being)

Teleological Argument

1、Plato and Aristotle

  • 柏拉图认为,世上有两种东西能引人相信上帝,一个是灵魂,另一给是有序的宇宙以及其中的一切事物所反映的那个“mind”。因此柏拉图拒绝无神论,并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一个“best soul”,它是万物之父(maker and father of all)、万物的创造者以及万物之王。
  •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哲学起源于“对世界的惊奇”,并相信宇宙中的星体和星群(constellations)必然是由一个“divine intelligence”所设计和产生。在亚里士多德所著的《形而上学》这本书中,他认为世界上必然存在一个“First Unmoved Mover“,也就是上帝——a living, intelligent, incorporeal, eternal, and most good being who is the source of order in the cosmos

2、Thomas Aquinas

  • 阿奎那提出的第五路证明(Fifth Way)涉及到目的论证明(teleological argument),该证明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趋向某个最终目的(toward some end),并且能有条不紊得运行,说明万物背后必有一个设计者,这个设计者就是上帝
  • 第五路证明实际上表达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里的观点:万物不仅有着 productive cause 还有 final cause or goal 来趋向那个最终目的

3、William Paley

  • 英国牧师和哲学家佩利在其所著《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这本书中非常完整地梳理了当时科学上支持自然界设计论的证据(例如 the order evident in bones, muscles, blood vessels, comparative anatomy, and particular organs throughout the animal and plant kingdoms)
  • 《自然神学》的开篇佩利用一个比喻来论证他的观点:恰如一只手表的内在秩序意味着其背后的手表制造者,同样,宇宙的秩序也意味着其背后有一位创造主上帝。尽管当代智慧设计论能够大大改善佩利的工作,给出更为复杂详尽的模式和论证,但佩利的基本洞察依然成立——冷静地观察分析大自然,就很能看出上帝的作为。

“当我穿越一片矮灌木时,假设我的脚磕到了一块石头,并被问及,这块石头是怎么跑到那儿去的;不管我知道事实如何不同,我这么回答都是有可能的——那块石头从来就在那儿:而要显示这个说法的荒谬也不那么容易。但假如我在地上发现了一块手表,然后有人问我,那块表怎么会在那个地方;那我就很难给出刚才关于石头的回答,说,不管怎么样,那表从来就在那儿。然而,为什么这个答案不能适用于手表,像适用于石头一样呢?为什么这个答案在第二个例子里听起来,不像第一个例子里那么有道理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当我们检视一块手表时,我们发现(这是在石头中见不到的),它每个部分被固定和拼装在一起,是为了一个目的,也就是说,这些部分被拼装调整在一起,是为了产生一种运动,而该运动又如此被规范,是为了告诉人们一天中的时间;假若这些部件形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或者大小不是现在这样,或者不是按现在的方式拼装起来,或以别的什么方式组装,那么,这小机器要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运动,或者乱七八糟动几下,无法达成其被设计组装的目的……这机制一旦被观察到之后(它的确需要使用检测工具,或许还需要一些相关的知识,才能观察理解它作用的原理;但正如我们说的,它一旦被观察理解以后),推论也就不可避免;结论就是,一只手表一定有一个制造者;曾经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一定有一个或几个手表匠,为了我们现在看到它所具有的目的而制造了它;那手表匠理解它的结构,设计了其目的”

Moral Argument

1、Thomas Aquinas

  • 阿奎那提出的第四路证明(Fourth Way)涉及到道德论证。他观察到世界上充满了 gradation of values,有多有少、有高有低、有真实和更真实的等等,因此必定存在着一个最完善的事物作为所有事物的存在和完善性的原因(the best and truest and noblest thing of all)。阿奎那认为这种最善良、最真实、最高贵的存在就是上帝

2、William Sorley

  • 苏格兰哲学家、唯心主义思想家 Sorley 在他的课程 Moral Values and the Idea of God 中提出,道德是形而上学的关键,而将上帝作为 ground of the natural 和 moral orders 能够为我们提供最合理和统一的世界观。
  • Sorley 认为自然秩序(natural order)和道德秩序(moral order)都是现实的一部分,那么怎样的世界观才能将这两种秩序结合到一起并形成一种最为连贯、合乎逻辑的解释形式(the most coherent explanatory form)?为此他对比了三种世界观:有神论,多元论和一元论。对于有神论来说最大的质疑就是为何世界上会有邪恶。Sorley 认为这种说法混淆了道德和人类的快乐,因为“the realization of moral purpose cannot be equated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happiness”,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快乐就认为某种处境就是不应该出现的
  • 关于道德理想:if the moral ideal is to be valid for reality, it must be fully realized in an existent that is both personal and eternal, that is, God。这也是为何 Sorley 认为多元论是错误的,因为 moral values are eternally valid and so cannot reside in temporally finite persons。而一元论则认为宇宙是由 single non-personal reality 组成的,这种情况下没有 real freedom

Assessment

Leibnizian Cosmological Argument

1、莱布尼兹对于宇宙学论证(cosmological argument)如下

  • Anything that exists has an explanation of its existence, either in the necessity of its own nature or in an external cause(宇宙的 explanation 不一定来自物质,因为也有可能是上帝)
  • If the universe has an explanation of its existence, that explanation is God(宇宙包含了所有的物质,那么宇宙存在的 explanation 只能是非物质的 transcendent, unembodied Mind,也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上帝。因为数字之类的 abstract objects 与因果关系无关)
  • The universe exists
  • Therefore, the universe has an explanation of its existence. (from 1, 3)
  • Therefor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universe is God. (from 2, 4)

Kalām Cosmological Argument

1、卡拉姆宇宙论的观点:

Premise 1: Whatever begins to exist has a cause

  •  这不是一条 physical principle 而是 metaphysical principle,即“being cannot come from non-being; something cannot come into existence uncaused from nothing.”;
  • (量子力学中的)真空(vacuum)并不表示“什么也没有”,而是 a sea of fluctuating energy endowed with a rich structure and subject to physical laws;亚历克斯·维伦金(Alexander Vilenkin)的隧道模型(维伦金认为量子力学的定律可以从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的状态产生一个膨胀的宇宙。在量子理论中有一个确定的原理,即成对的粒子可以自发地、短暂地从空的空间中出现。维伦金将这个概念更进一步,认为量子理论也可以使空间本身的微小气泡从无到有,然后再膨胀到天文尺度。因此,我们的宇宙可能只通过物理学的定律而产生)

Premise 2: The universe began to exist

a)The Impossibility of an Actually Infinite Number of Things

  • Actual infinite 和 Potential infinite
  • 希尔伯特旅馆悖论(Hilbert’s Hotel,假设有一个拥有可数无限多个房间的旅馆,且所有的房间均已客满。或许有人会认为此时这一旅馆将无法再接纳新的客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b)The Impossibility of Forming an Actually Infinite Collection of Things by Adding One Member after Another

  • 时间维度上事件的序列性:A-Theory/B-Theory of time。前者主张时间是流动的,有一个真实的现在,这个现在在时间线上移动,将未来变为过去。在这个观点中,时间被看作是动态的,有一个真实的、客观的“现在”,这个“现在”在时间线上移动,将未来变为过去。这种观点强调了时间的流动性,即时间是不断前进的,我们从过去走向未来;后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四维的结构,与空间的三个维度一样,时间也是一个维度。在这个框架中,所有的时刻和其中的事物都是真实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种观点的一个重要推论是,时间的流动是一种错觉,实际上,所有的时刻都是同时存在的。大部分人秉持 A-Theory 的观点
  • 事件不可能无限叠加
  • 时间维度上的事件序列不可能是无限延伸的

c)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对几种宇宙模型的介绍)

  • Friedman-Lemaître model(The Standard Model) :20 世纪 20 年代早期,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Alexander Friedmann)发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比利时牧师(兼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不久之后,爱德文·哈勃(Edwin Hubble)证明了星系实际上是在移离。几乎所有星系(除了本地星系群)都在远离我们,它们发出的光因此发生红移,而且,星系从我们身边远离的速度越来越快...用相反的方式来看待这件事: 这些星系正在彼此分离,意味着它们以前也曾相聚。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带,整个可观测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能放在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区域中——这就是广义上的奇点(singularity)。另外需要澄清许多人对大爆炸的误区:大爆炸并不是物质被弹射出去,而是宇宙本身在膨胀,是空间本身在膨胀(the model does not describe the expansion of the material content of the universe into a preexisting, empty space, but rather the expansion of space itself)
  • The Steady State Model:The universe is in a state of cosmic expansion, but as the galaxies recede, new matter is drawn into being ex nihilo in the voids created by the galactic recession. The universe thus constantly renews itself and so never began to exist;否定这一模型的证据有“primordial nucleosynthesis of the light elements”和“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 Oscillating Models:认为宇宙由大爆炸起源,而后膨胀,然后在重力的牵引下膨胀变慢,最后回缩到一定程度,然后又膨胀回去,周而复始。但现现有的许多证据都表面宇宙一直在不断扩张而不会收缩
  • Vacuum Fluctuation Models
  • Chaotic Inflationary Model
  • Quantum Gravity Models
  • 弦宇宙论(string cosmology):认为持续膨胀的宇宙模型可以自弦论推论得出,与此同时也开启了一窥大爆炸前宇宙的窗

d)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Universe

  • 问题:为何宇宙还未趋于 equilibrium 并发生 heat death
  • Boltzmann 的猜想:认为我们所处的低熵世界来源于高熵宇宙的随机涨落。大的涨落可以造成熵很低的状态,概率也很低,但在宇宙广阔尺度下仍然会发生,而我们自身的存在也是来源于这种涨落带来的低熵世界
  • 其他几个理论和模型:Oscillating Models,Baby Universes,Inflationary Theory 

Premise 3: The universe has a cause

a)为何宇宙起源对应的 transcendent cause 更大可能是 personal 的

  • Scientific explanation 和 personal explanation(烧水的例子):因为宇宙出现以前什么也没有,所以不能用科学规律的运作(laws operating on initial conditions.)来解释,只能用 personal explanation
  • Timelessness and immateriality:符合这两个特点的只有 minds 或者抽象事物(如数字),但是后者无法代替 causal relations
  • Casue 和 effect 的状态不一样:How can a first event come to exist if the cause of that event exists changelessly and eternally? Why isn’t the effect co-eternal with its cause? 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the cause of the universe’s beginning is a personal agent who freely chooses to create a universe in time”(与 event/event causation 和 statestate causation 类似,这种形式在哲学上被称为 agent causation)

Objection(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Reasonable Faith:Chap1 How Do I Know Christianity Is True?

《笔记的方法》简单总结

APRE训练计划